快紀 | 網誌 | 討論區 | LDP | CLDP
CLE 論壇 首頁 CLE 論壇
任何跟中文化相關的議題都可在此討論
 
 CLECLE 首頁  常見問題常見問題   搜尋搜尋   會員列表會員列表   會員群組會員群組   會員註冊會員註冊 
 RDF 我的最愛我的最愛  個人資料個人資料   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   登入登入 

[talk] 加入官網的套件名單 - 討論
前往頁面 上一頁  1, 2, 3
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  CLE 論壇 首頁 -> ArchLinux
加到我的最愛 :: 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 
發表人 內容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五 七月 15, 2005 6:08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關於 mozilla 上 gtk2 支援 over-the-spot 和 underline 的 patches, 如果沒人要去作 bugs report,那我就會在稍後去處裡了。我希望如果有人對這些 patchese, bugs, gtk2, over-the-spot 等等比較熟悉的,能出來作 bugs report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sunshine
國二


註冊時間: 2005-07-13
文章: 8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七月 16, 2005 12:37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report了? 没看到。dp把发你的信 转发了给我和genloo。我发了信给dp提了提关于
粗体字和fontconfig所问题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七月 16, 2005 1:04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我正在想有沒有必要去 report 中。因為 1.1 確定有加入 over-the-spot 的 patch (underline 應該沒吧?)。而 1.05 在昨天剛出來了。1.1 預估是年底出現?在這種情況下,是不是還有必要去 report 然後請他們幫忙修改?或著我們自己修改就好了?反正都只是過渡性的問題而已了。

這是我昨天一邊整理 wiki 時,一邊在想的。在 wiki 上,我是暫時整理出解決方法。等 arch 重新安裝好後,我也可能會提供一版我自己 compile 過的 1.05 專用 libwidget_gtk2.so。

主要原因是,我真的感覺不到 arch 用戶會有多少人。如果沒幾個人,有什麼我們乾脆就自己來弄好了。不太想為了這些功能,又去交涉老半天。尤其是知道在 1.1 版後,這個問題就已經被解決了。

嗯,我想 dp 現在應該都是把信同時給我們三個人,聽取一下不同的聲音吧。

另外就是小企鵝,我其實一開始在提 scim 時,我就想過應該把小企鵝也推進去,因為那好像是中國蠻多人使用的輸入法之一。不過因為後來沒有人回應我,我就一直沒提起。而 scim 的名單,我本來也想提一下 scim-fcitx,結果 dp 已經自己都弄好,同時想當然爾當然沒有 scim-fctix,因為 scim 網站上也沒有這個 ime 的資料。不過昨天我看到 fcitx 已經進 repo,不知道是誰去對他提的?或許可以順便對他提一下 scim-fcitx ?我對這些都不熟,就請你們跟他提一下了喔?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sunshine
國二


註冊時間: 2005-07-13
文章: 8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七月 16, 2005 2:13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firefox 1.1中没有 underline patch.我记得好像应该是8,9月就出正式版了。
自己弄当然没问题,但是有些出问题了自己很难解决。有官方大牛们的技术支持
我们省了很多麻烦的。就如新版的SCIM 1.4 ,出了问题我们很难解决的。

用Arch 的人很少,也大概是它还不成熟吧。我觉得尽量把Arch调整到合适中文用户
用的人肯定会更多的。但总得要人去开路,把路砍平,加宽。走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了。也可能是我太乐观了 Laughing

所以我希望有启动SCIM脚本,因为在 debian,ubuntu,fedora中是很方便的。
也有一个输入法切换的工具,如 在SICM和fcitx之间进行切换。
应多考虑客户的需求,市场才能更大。

fcitx 应该是ganloo提的吧,我也没提这个。scim-fcitx 我很早就提过了,
scim-input-pad 也提过。dp说会考虑加进去的。但是,现在还没看到,
知道他很忙的,所以不好意思再去问他了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七月 16, 2005 5:42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其實我最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,到底對一個中文使用者,我們該對 arch 有什麼期待。因為 arch 的本質並不是只有快速,輕巧和很棒的 pacman 這個套件管理而已。他其實在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入門門檻定得很高,如果你不想自己去在 shell 下設定很多東西,如果你不想自己去好好找資料,那 arch 是不適合你的。這是 arch 的開發者們自己說的。他們也說 Arch 不適合『初學者』,但是後來很多人都認為,應該說不適合『不願意花時間去學習』的『初學者』。我也是這樣認為,我認為 Arch 在一開始,並不是如 EricNeon 說的那樣『簡單』,但是當你願意花點時間去學時,你會發現其實他是很『簡單』。他沒有其他套件發行版那麼多複雜的設定,所有的設定,套件的安裝,甚至自己包裝和編譯套件,都是這麼簡單。

在這種條件下,我開始想,我們在這邊作的,想提供中文使用者一個『合適』的環境時,這個『合適』的環境會不會讓 arch 變成另一套 ubuntu,或是 mandriva 了呢?然後只是多個 pacman 當他的套件管理。如果真的是這樣,我覺得那使用者們直接去用 mandriva 或是 ubuntu 或是 suse 會不會更好一點?

我一開始的想法,其實很簡單,讓語言的障礙降到最低。所以我提議把官方很多文件都直接翻譯成中文。但是翻譯文件,並不會對 arch 的本質和學習過程造成什麼影響。要用 arch,你就要乖乖的看 arch 的文件,自己去找資料(雖然很多資料都是各家 linux 通用的)。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太想在套件內加入太多自動設定的 script。

我在學習怎麼把系統中文化時,我發現不管是哪一家套件,mandriva 到 debian,都有很多人直接提供一堆連接和套件可以下載,兩三個指令,你就可以有一個完善的中文環境和漂亮的介面。但是對於使用者,他根本就不清楚到底為什麼裝了這些套件就可以有中文環境。而這個『為什麼』,在我認為,才是 arch 的本質。你該知道『為什麼』要這樣修改,然後知道『如何』修改。如果我們對 arch 也提供這樣的『服務』,我真的認為不是件好事。

我也不認為這是因為 arch 『還不成熟』。其實這是 arch 故意的,這就是他的中心哲學思想。而在這種前提下,老實說,要推廣 arch,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情。在 linuxsir 上那篇水坑,ubuntu 與 arch 的不同。老實說,我很想去跟他說,很簡單,拿兩片光碟來安裝,然後你馬上就會知道哪裡不同了。如果只是單純的都在安裝完後去使用 gnome,那鐵定是感覺不出哪邊不同。但是從基本安裝,基本設定,到開始使用前。這些就是每套 distro 彼此最大的差異。而到底該如何保持這種差異,但是又給中文使用者一個比較『舒服』的環境,這是我目前還想不通的地方...

PS 也或許是因為在 CLE 這邊,我感覺不出這些需求(用的人太少,我想大家有問題也都是自己去找方法解決了)。而你在 linuxsir 那邊可能對這些需求感受比較大吧(新手比較多,所以問題也比較多?)...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sunshine
國二


註冊時間: 2005-07-13
文章: 8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七月 16, 2005 12:38 p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首先应该注意Arch 还是0.7 版。距离1.0还差比较远的路,所以它肯定是不成熟的。

觉得mandriva ,ubuntu ,suse 肤浅的话。也可以拿Arch 与Gentoo做比较。gentoo的门槛绝对比Arch高,但是很多人都很喜欢Gentoo,用gentoo的用户的
数量绝对比Arch多,并且多很多很多。到gentoo站点看看开发者的名单就很清楚
比起Arch的聊聊无几的开发者,简直令人心寒。gentoo的速度也不比Arch快。
漫长的安装过程,会令到自己恨不得不眠不休的把安装,升级完成。无论从安装系统到软件的管理,升级都比Arch难。但是为什么gentoo仍然风魔这么多人?

EricNeon虽然转到Archlinux,心中也念念不忘那令自己爱恨交杂的gentoo,还是不打算放弃,仍样“我爱死gentoo了”。实话,小弟也常常怀念把曾令到自己恨不得不睡不休的gentoo。但是可惜的是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听到一句“我爱死了Arch”了?gentoo魅力为什么如此之大呢?问题只能是arch本身的。

gentoo的维护难道也不比Arch底,复杂的ebuild更让人敬而远之。与arch的清爽,简单,从一点都不懂,只花几小时就可以写出pkgbuild对比。简直是
牛和蚊子。但是为什么gentoo仍然风魔这么多人?

Arch 也gentoo同的样都不是商业型的发行。但距离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呢?原因只能是本身的了。“arch 故意”这么做的话,只能注定它失败的一天。但是我还很乐观的认为这一天还不会出现。

不能强迫用户去让他知道“为什么这么做”,想知道的他自己会去找为什么。
只管搞好文档就好了。gentoo也是很成功的例子,很多人是爱死了gentoo那贴心的文档资料的。既然那么想让别人知道“问什么”,可惜的是与gentoo文档比,arch的文档实在是聊聊可数。强迫用户只能注定有一次的失败,幸运的是小弟还没发觉arch有这样的欲望。

鲁迅先生云:不在黑暗中爆发,就在黑暗中灭亡。

觉得少人用arch而心怀空恨,但也不求变通是为矛盾相对也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六 七月 16, 2005 7:22 p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打了一堆,結果當了.. 那就簡單回一下好了 ;)

光看版本編號,其實不能用來說一個產品到底成不成熟。這一點拿 thunderbird 來看就知道。他從 0.7 直接跳到 1.0,現在直接跳到 1.05。在他跳到 1.0 時,很多人就認為不應該。因為太多功能和 bugs 都沒有處理。現在跳到 1.05,我想也只是因為 firefox 1.05 出來了。而 Arch 的 0.7,其實該看的是開發者對他的產品的要求。那天在 IRC 上看到,產品的編號,其實只是開發者自己的決定,但是要如何決定,就要看他自己為自己訂的目標(roadmap),我不知道 arch 的 roadmap 在哪,但是我不認為他在 0.7,就是不成熟。這是我個人的看法(作為一個 linux 初學者的看法 :P)。

Mdv, SuSE, ubuntu 都絕對不是『膚淺』。我曾經非 SuSE 不用,現在也依然很喜歡 Ubuntu。但是對我來說,他們和 Arch,或是 gentoo 或是其他門檻較高的發行版,所尋求的使用者對象都不同。如果說要從使用者角度來比較,我想用 slack 來跟 arch 比較會合適一點。

我也曾經被 gentoo 吸引過。Gentoo 當初吸引我的地方有二,一個是 source based,我一直想找一套能讓我從最基本,最基礎的地方開始學起的 distro 來玩,而當時除了 lfs,很少有其他『有名』的 source based distro(沒錯,其實 source based 的 distro 還有很多!例如 sourcemage,就是一套整體上比 gentoo 好的 distro - 但是知名度低,使用族群小..)其二就是他那個文件系統。我真的是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這麼完整的文件系統(在當時)。

當還沒有什麼人知道什麼叫 gentoo 時,我就到處鼓吹人家來玩 gentoo (不過我自己倒是沒有一次有毅力裝完 gentoo),但是我一定會加一句,先知道你為什麼要玩 linux,然後再來選你要的 distro。每套 distro 都有他自己的『客戶』。不要來玩了 gentoo 才來嫌 gentoo 一天到晚都在 compile。相同的,我覺得 arch 也一樣有他自己的『客戶』,我們也不該來玩 arch 才來嫌他不夠自動化。

我就是那種會對人家說,我愛死 arch 的人 (其實在 IRC 上,我常看到很多新接觸到 arch 的人也跟我一樣,當然相反的也有,一堆人一聽到 arch 就直接說 sucks ;) )。我本來想試過很多套 gnu/linux 後才來選一套作為我未來幾年系統要用的 OS,結果我錯了,我一開始就先拿 arch 來玩(誰叫他一片 CD 就搞定),這一玩下去,我沒有心情再去跟其他 linux 親親我我了。除了因為 arch 真的是套優秀的 distro,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合我的胃口(不是說,女人要捉住男人的心,就要先捉住他的胃嗎?哈哈)

至於為什麼種種跡象顯示, arch 應該比 gentoo 還更適合很多人使用,結果使用者這麼少? well... 說實在的, arch 在 distro watch 上排名已經攀升到20了。在他之前的,每一個都是大名鼎鼎的 distro,連 linspir 都輸他了。但是看看那些排名,除了前面幾個,其他的 distro 哪一個可以跟 arch 一樣在台灣,在中國都有人專門幫他們開版? :P 目前 arch 玩家或許真的很少,但是我認為那只是現在的狀況。

在 IRC 上我對其他人鼓吹來玩 arch 時,就有人對我說他看過 cle 上關於 arch 的討論。但是沒有中文的教學,他沒中文就玩不下去。這也是我認為目前 arch 推廣(在其他非英語國家)的最大問題,廣告少,local 的文件少,使用族群小(哈..又讓我想到 wiki 裡面那個 the arch way 的 pros & conts 了)

而且,就如你說的 ;) 連 gentoo 這麼不友善的 distro 都一堆人死抱著不放,有著這麼大的使用者族群,所以如果我們期待 arch 能有一樣的成果,有沒有那些那麼友善的 script,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?但是一個完善的文件支援,卻絕對是必要的。

至於知道『為什麼』的重要性.. 讓我舉個例子好了..

在 moto 學園,臺灣最大的 debian 族群論壇,裡面一天到晚都有關於中文輸入法的設定的問題。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把他的設定放哪,就算看了一堆教學文件,也只會照著作,而不知道為什麼,更不知道他們到底作對還是作錯。結果一堆使用 xdm 的,把設定放在 .xinitrc,然後才來問為什麼好像沒用。

但是在 arch 裡面,他什麼都沒,要執行 X?你就要知道 .xinitrc 是什麼,是作什麼的,如何用他來啟動你要的 wm/de。要使用 xdm,你就要知道怎麼去設定,該在哪邊加入執行的命令。這些都不會在 pacman -S 後就自動幫你做好。但是這麼一來,使用者在安裝中文系統時,就會去想,他的設定到底該放在哪邊才對。這就是我所謂的『為什麼』然後『如何』。

我的『為什麼』不是深入去討論技術性的問題(我到現在還不太懂 gtk_im_module 對 gtk2 程式的影響,和為什麼有的程式需要,有的不需要)。

這些,就是我所謂的學習過程,也就是 arch 的門檻。其實很簡單對不對?如果我們有完整的文件支援,這些根本不會是問題了。

我曾經在 arch 官網上提出,我有 pacman 的 zh_TW po 檔,該如何回報。有人回答我,如果使用者連基本的文件都不肯看,那他們不該來玩 arch。這一種回答,當然會受到其他人的攻擊。我也認為他把問題搞錯重點了。因為 zh_TW 的 po,只是幫使用者解決『語言』上的障礙,他並不表示使用者就不會去看這些文件。而語言的障礙,我認為這才是目前 arch 推廣的最大阻力(至少在我們同是華人的圈子內)。

我想,現階段幾個主力程式都算是已經進入 arch 官方 repo 了。mozilla 聽說一堆 nighty build 都開始支援 over-the-spot 的功能。我應該會開始把我的重心擺回 wiki 上,其實官方的 wiki 已經非常完整。很多問題其實都在裡面可以找到解答 (雖然說論壇上有聲音在質疑 wiki 好像很久沒什麼更新了)。但是他並沒有如同 gentoo 那樣整理出來,那麼漂亮。我期望這一點在 arch 官方 wiki 改版到 mediawiki 後能有重大的突破。也期望大家能一起參與 dp 的 i18n 計畫,讓 arch 不只是有強大的潛力,還能把這些潛力清楚的表現給其他人看到。我想這樣一來,到時 arch 的使用者群族不變大也難了;)

哩哩落落的寫了一堆,原本只想挑重點回應幾句的.. 算是我的老毛病吧,喜歡發表長篇大論..

讓我引用 wiki 裡面的 pros 和 conts 做為結論好了 :D

The Arch Way - Arch 的原則與背後的哲學思想

Arch Linux 的 PROS (優勢) 與 CONS (劣勢)

PROS

* i686 最佳化發行套件
* (pacman): 整個系統的更新只需要輸入一行指令 'pacman -Suy'
* (pacman): 套件相依性完全掌控
* (pacman): 不需要使用 X
* (abs): 只需要編寫一次 building-function ... 編建軟體套件的新版本極為簡單
* (abs): 您可以直接在您的系統內下一個指令就來編建軟體套件
* 保持軟體最新的套件
* 完全自訂 customizable
* Arch 的使用者一般都是非常和善,熱情和才華洋溢
* 安裝一套完整的系統不會花您超過 20 分鐘
* 用來學習 Linux 系統最佳的選擇
* 並不是很熱門,因為知道的人還不是很多

CONS

* (pacman): 需要高速的網路連線以取得最新的系統更新
* 並不是很熱門,因為知道的人還不是很多
* 一些系統與套件的衝突,因為使用最新的 libs
* 缺少一些適合新手的功能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訪客




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日 七月 17, 2005 12:38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引言回覆:
firefox1.1 確定有加入 over-the-spot 的 patch
不知道是不是patch已经进入了cvs,但是目前的nightly版本(Deer Dark Alpha1开始)已经支持光标跟随,1.1的正式版也大约会在9月下旬出来,所以不要麻烦打补丁了,甚至我是反对打下划线补丁的,根本不影响使用,更重要的是维护可能会有问题,如果确实觉得是个问题,不如象over the spot那样,号召大伙们一起提交和投票这个bug。这个"over the spot"bug,也是开始有20多个同道中人投票后引起firefox开发者注意,接着查看附带提交的patch,提出疑问,再有人提交新patch,你可以查看:
http://bugzilla.mozilla.org/show_bug.cgi?id=271815


引言回覆:
我希望有启动SCIM脚本,因为在 debian,ubuntu,fedora中是很方便的。
也有一个输入法切换的工具,如 在SICM和fcitx之间进行切换。]

我是十分的不赞成。因为本来这是很简单的事情,不用把简单的事情都自动化,最后使人懒惰。如果自己用并提供出来,倒是赞成,反正原意用则用,不用者靠边站即可,但是如果说要推进入official repo,十二分个不赞成。

目前主要的问题,个人认为还是在于文档方面,所以急切的盼望MediaWiki版本的documents早点好,可以把现成的和需要的,一股脑的先搬进去,然后大家伙一起整理/完善/宣传。
目前我跟dp在官方的mailing list上面有一些讨论,但是我只是比较熟悉SCIM和FCITX,所以其他的到不适合,毕竟所知有限,加上时间和精力不足,除非实在没有人原意出面,实在勉为其难。
其他关于发行版的比较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+存在就有道理,这两句话,我想也就足够了。
回頂端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四 七月 21, 2005 8:30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這幾天似乎蠻懶得動.. 只有用 VMWare 把 arch 裝起來。第一次用 VMWare..因為要捉安裝時的畫面。

關於和官方聯繫的進度 -

scim 方面,似乎還是有點問題,但是不知道問題該怎麼去解決。我不用 scim/skim 所以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忙。如果你對在 scim/skim 有興趣,或許可參考一下 linuxsir 上這方面的討論。dp 有去那邊尋找幫助,不過看來(根據 scim/skim 開發者而言),是 arch 的 X 似乎在執行後會自動掛載另一個 XIM,所以和 scim 的衝突了。

mozilla/firefox 方面。 ZeroLin 去提了 bug report 了。但是根據我得到的消息,在 1.0.5 就已經有支援 over-the-spot (至少在 gcin 內使用正常)。所以,或許只而 underline 的 patch 目前還不知道會如何吧。(剛剛看到官方 maintainer 決定在 1.0.6 把 underline 的 patch 加入了)

http://bugs.archlinux.org/index.php?do=details&id=2968

不過這下引出另一個問題,原來 gtk2 並沒有 over-the-spot 的 patch?目前只有使用 gcin 搭配 GTK_IM_MODULER 才可以在 gtk2 的程式下使用到 over-the-spot 嗎?

----

所以..這一陣子算是什麼都沒做了。只是來說一下而已...避免有人等的不太耐煩了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日 七月 24, 2005 9:11 p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StarDict 進入 testing

http://www.archlinux.org/packages.php?id=6986
stardict 2.4.5-1
http://stardict.sourceforge.net/
StarDict is a powerful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written in Gtk2.
Testing :: office
Last Updated: 2005-07-23 04:28:44
Maintainer: None

但是這一版是不包含 GNOME 的版本。我沒在用 stardict。所以 dp 問的一個問題,我沒辦法回答他,那就是,有沒有 gnome 到底有什麼差別?因為不包 gnome 的,檔案大小至少小了 80%。如果有人熟悉 stardict,麻煩告訴我一下。因為 dp 他也跟我一樣只用 xfce,所以他不知道不包 gnome 的版本,是不是功能上有缺失?

另外就是字典檔的分類.. 晚一點整理一下再貼上來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二 七月 26, 2005 11:20 p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安裝了 Mozilla-FireFox 1.0.6 (from testing),但是我安裝的版本並沒有 over-the-spot 的支援。特別去看了一下 PKGBUILD,發現好像只有 underline 的 patch 剛被加上,沒看到任何關於 over-the-spot 的連接。而 nighty build 版我還沒機會試看看(想用 pacman 來管理,目前還在找可以直接用 makepkg 的方式來製作套件中)。

另外就是, gtk_im_module 其實並不支援 over-the-spot 吧?現在可以用 over-the-spot 應該是 gcin 自己內加的支援。不過除了使用 gcin 時會用到,似乎這個功能有無也無多大差別?(scim 呢)

------

ok.. 關於 stardict,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在用的程式?好像很多人也一直認為要把他推進 official repo 才對。那怎麼都沒人要回報一下有無 gnome 的差別啊?我安裝了 testing 內的版本,因為我只在 win 下面試用過一次 stardict (想自己邊 unicode 多國語言字典),所以,我是感覺不出有無 gnome 的差別在哪。如果還是沒人要鳥我,那我就跟 dp 說,沒 gnome 一切 ok,就這樣直接進 [extra] 了喔!

------

字典方面,目前中文慣用的似乎就兩套?牛津和朗道? dp 的意思是,依照語言的分別,大概每個語言只放一個最多兩個字典。同時不用 cle 目前的 group 的作法,改用依照語言的方式來分別(例如 en-zh_TW, en-zh_CN, en-fr.. 等等)

至於要放哪些字典?請提供意見,不然就是我自己去跟他說了,到時有不滿可不要怪我..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whisky
專任教授


註冊時間: 2005-03-04
文章: 256
來自: 八里, France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三 七月 27, 2005 8:32 p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感謝 linuxsir 的 zerolin 的解釋,有沒有 gnome 的差別是在語音的功能上。我不用他的發音功能,在 IRC 上問了一下,發現也沒多少人在用他的發音功能。所以決定把 w/o gnome 的版本推入 [extra]了。剛剛已經發信給 dp,我想這幾天應該會正式進入 [extra]。請各位如果可以的話,就在最近測試一下。至於字典方面,可以先用 alcle 的來測試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dlin
高一


註冊時間: 2005-09-20
文章: 21

發表發表於: 星期二 九月 20, 2005 11:28 am    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EricNeon 寫到:
我是EricNeon,

另外,因为我爱死gentoo了,所以也正在尝试在arch上面建立完整portage,毕竟还是portage比较清晰。

从我这边连到cle不容易,也许是上海的电信问题。走VPN过来倒是快。。

Hi, 我也是, 很希望能有工具能自動將 portage ebuild 改成堪用的 PKGBUILD. 我裝 arch 第一天就去 gentoo mirror site 將 portage snapshot copy to /usr/portage, 因為有些套件怎麼 build 參考一下很容易就可寫出 PKGBUILD.
_________________
我的 archlinux記事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  CLE 論壇 首頁 -> ArchLinux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北時間 (GMT + 8 小時)
前往頁面 上一頁  1, 2, 3
3頁(共3頁)

 
前往: 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


Powered by phpBB 2.0.17 © 2001, 2002 phpBB Group
正體中文語系由 phpbb-tw 維護製作